杨浦红仓

2025

【集成创新・品质建筑】 上海杨浦区原第九棉纺织工厂红砖仓库改建竞赛单元 | 二等奖


建筑面积

3,150m²


项目状态

概念项目


完成时间

2025年06月


建设周期

2025年05月-2025年06月


项目地点

中国,上海



项目概述


本次改造的建筑——新一棉仓库,原为上海第九棉纺织厂遗址,坐落于杨浦区黄浦江畔。这座建于20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建筑,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,清水红砖为外墙,见证了上海百年纺织工业的兴衰与转型。


本次改造不仅是一场空间的更新,更是一次关于城市记忆的再编织——在过去与未来,历史认同和城市转型之间,建立新的联结。


milanesi | paiusco 以“尊重时间,始于未来”为内核,克制介入,旨在构建一个具有活力、亲近日常的城市记忆社区,将人、文化遗产和城市肌理紧密相连。


设计策略


设计围绕三个策略展开——连接、保留、重构。


连接:延续与交融


为了打破空间割裂、延续城市肌理,设计围绕“连接”展开多维度的思考与实践。东西向延续沿江绿带的慢行系统与骑行通道;南北向结合周边人群实际需求,构建前后场景观序列。


空中连廊与旧址塔楼直接衔接,提供直达二、三层的便捷通道,与地面慢行景观系统形成对比——连廊承载快速通行需求,地面则适配慢游体验;既实现了场地内部流线的快慢划分,更巧妙弥补了原有建筑在垂直交通及流线组织的短板,让场地动线更显从容有序。空中连廊不仅是建筑功能的延伸,更作为景观部分的连接,后侧的亲水平台填补了滨河绿带的功能空白,让整体景观更趋完整。


保留:还原与创新


保留是改造的核心命题,建筑立面成为其最佳载体: 秉持克制,拒绝过度修复,避免以“新”掩“旧”。基于不同使用场景的视觉路径分析,我们在核心视野区严格保留历史立面原貌;同时,于视线灰区策略性开洞,贯通并释放内部空间。


设计向历史致敬,却未囿于形貌的复写。立面上可跃动的翻板系统,成为此次改造的亮点。它们如建筑的呼吸:展开时,引入充足光线与视野,塑造通透空间体验;闭合时,划定独立单元,适配私密灵活的功能需求。一启一合间,老厂房的空间潜能被唤醒,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当代多样化的需求。


重构:内在弹性


内在弹性即空间的灵活性与高可变性。它是当下建筑可持续性的核心,以适应长期功能需求变化的韧性,赋予建筑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生命力。


我们消除旧仓库首层的原有建筑边界,打破封闭的单一体块,使首层成为可自由穿行的 “城市客厅”。二层作为弹性办公空间使用,摒弃固定隔墙,采用可移动家具系统与木质隔断,实现布局的动态调整,适应多元办公模式。三层聚集核心展览功能,巧妙借力“第五立面”——屋顶:保留原始屋架结构满足自然采光,规避结构改造对历史肌理的破坏。


保留、连接并重建社区,是本次改造的出发点。我们期望人们都能在此感知历史的温度,并在现实中获得当下的慰藉。


项⽬图库
项⽬过程